要闻推荐
9月25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双碳”背景下氢能交通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研讨活动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蒋利军、氢能专委会秘书长郝雷担任执行主席,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武媛方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作“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进步、面临的挑战与创新发展路径”报告,阐述车用燃料电池技术进步与发展趋势、氢能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与重卡商业模式创新、中国新能源革命与绿色氢能发展前景等相关内容,他认为,伴随新能源技术革命,绿色氢能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杨辉作“PEM电解水制氢及应用探索”报告,结合实际经验介绍了PEM制氢产业化及研发挑战、安全性及应用探索等情况,并对PEM制氢技术的未来进行展望,提出发展建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方海峰以“数看示范,氢能交通规模化发展如何破局”为题,全方位介绍国内外氢能交通市场状况与示范进展,分析当前氢能交通存在的问题,他表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进入深水区,需政府和行业合力破局,加快构建经济稳定的氢能供给体系,通过打造氢能走廊、拓展应用领域、增强绿氢供给等方式,推动实现氢能平价之路。
自由发言环节,专家们围绕氢能交通应用场景及经济性突破路径等话题展开讨论,结合各自研究专长发表见解。其中,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体技术部主任鲁仰辉表示,在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降低碳排放的背景下,天然气掺氢技术和非金属管道输氢技术可发挥重要作用。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罗庆贺分享了氢内燃机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突破情况。郝雷介绍了氢能交通的低压固态储氢解决方案。
大家一致认为,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与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同频共振,正共同推动氢能产业走过技术验证的初期阶段,来到“规模化商业化破局”的关键窗口期。当前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站在整个氢能产业协同发展的高度,联合产学研政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推动氢能交通产业的发展。
会后,专家们赴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实地考察,参观国际氢能交流中心展厅,观摩全球最大的海珀尔加氢站运营,系统了解产业链全景,以及氢能在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