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推荐
3月30-31日,“中国中车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首场复赛在河海大学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校长、学会副理事长杨德仁、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鲁振达、厦门大学硕士生邓翊分别代表指导教师、参赛学生作发言。河海大学新能源学院书记杨春伟主持开幕式。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原党委书记、学会副理事长陈志敏、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学会副理事长蒋利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学会副理事长王同光、学会副理事长祁和生、科技部原副巡视员、学会特别顾问李宝山、学会秘书长梁媛、河海大学团委书记、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朱乔、河海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王璐、河海大学新能源学院副院长许昌,以及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中车启航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全国70所高校147支队伍近400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比赛。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会副理事长杨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会副理事长杨德仁指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自2018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的参赛规模、覆盖院校数量屡创新高,影响力不断扩大,学科融合性高、专业性强、学术氛围好、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全面等特点突出。今后,学会将以竞赛为平台,为企业和社会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推动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培养,促进可再生能源领域学科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持续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与贡献。
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
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指出,中国中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上为“国之重器”,下担“产业引擎”,形成了轨道交通装备、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产业发展新格局。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中车将连续五年冠名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支持竞赛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准持续发展,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力,为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教授
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教授指出,河海大学建校109年来,已发展成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双一流”建设的高校。本次竞赛在河海大学举办,广大参赛学生、专家学者共同进行创新思维的碰撞,河海大学将着力搭建好充分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竞赛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为助力低碳能源转型及美丽中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是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创新性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该竞赛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政策,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引导大学生把创新激情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起来,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创新与变革,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
竞赛主要内容涉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天然气水合物等可再生能源,作品包括实物制作(含模型)、软件、设计等以及社会实践调研成果,体现新思想、新原理、新方法及新技术。竞赛自2018年举办首届大赛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先后有5000多支队伍参赛,1200余件优秀作品获得了竞赛奖励,很多作品受到了投资方,企业家社会机构的关注和青睐。竞赛强化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对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3年9月启动了“中国中车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吸引了全国326所高校2624支队伍,15000多名大学生报名,收到参赛作品1953项,1768项进入技术初评,经过专家评审共选拔出300多件作品进入复赛。本届竞赛增加了复赛环节,南、北赛区复赛胜出者将晋级总决赛。